專資會邀請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院長梁卓偉講解新冠肺炎疫情挑戰及抗疫路線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院長梁卓偉於4月11日出席由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下稱〝專資會〞)舉辦的「專資閒聚」線上專題講座,與該會會員分析新冠疫情的各種挑戰及可行的抗疫路線。

梁卓偉首先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講解數學模型如何推算未來疫情發展。他以2020年初新冠病毒出現時所進行的數學模型推算為例,當時預測春運期間國內與國際的疫情發展與實際情況大致相同,並預料疫情會成為全世界大流行,各種估算均一一應驗。

他指香港的疫情推算以八達通的使用數據、污水檢測、「眾志成城疫情監察計劃」、院舍爆發情況、死亡個案、疫苗接種率等數據進行數學模型推算,估計第五波疫情在4月中下旬會降至三位數,即1,000人以下,估計總共有440萬人受到感染。他續指,若按政府公布的路線圖放寬社交距離措施,並假設6月1日起全面開放,第六波疫情必定來臨,而高峰期或於6月出現,並會維持約2個月,屆時估計再多220萬人受到感染。他認為香港未來抗疫前路將會面臨兩個選擇,繼續「動態清零」或「走向風土病」,並坦言從醫學角度看,兩個選項最終亦會「殊途同歸」。

他強調新冠病毒不可能像沙士病毒一樣返回動物宿主,而是會長久留在人類世界,除非一直保持嚴格的防疫措施,否則第六波一定會來臨。再加上現時的疫苗未能做到百分百防感染,故「混合免疫」或可有效控制疫情,即透過自然受感染所產生的抗體及接種疫苗所得的抗體。不過前提是必須提高疫苗接種率、增加採購新冠口服藥,以及確保醫療系統能夠應付。

專資會會長潘燊昌感謝梁卓偉百忙中為大家分析未來疫情發展,同時亦祝願梁卓偉於7月出任香港賽馬會慈善及社區事務執行總監一職,繼續發光發亮,引領新一頁的香港慈善發展,造福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