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香港自身優勢規劃策略定位 為旅遊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 鄺正煒會長

2025年5月3日 撰文:鄺正煒 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會長

本屆政府成立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文體旅局)統整文化、創意產業、體育及旅遊融合發展,並於去年底公布《香港旅遊業發展藍圖2.0》,勾劃香港旅遊業未來長期發展的核心理念、發展策略和路徑,期望透過「中外薈萃繫全球」等四大發展策略,為香港旅遊經濟生態系統發展注入新動力。

要進一步推動香港的旅遊業發展,特區政府應重新思考香港自身的獨特優勢及未來策略定位。香港擁有協助國家走出去的角色,在金融、法律及服務業等範疇具備優勢,應謹記自身強項及八大中心地位,思考與上海、澳門等地的不同之處,同時應與紐約、東京、新加坡作比較,而非聚焦於深圳。在規劃未來發展時,也應有清晰而獨特的策略定位,否則只會停留於抄襲其他城市或被其他城市抄襲的情況。同時,旅遊產業不僅限於旅行社及酒店,整個生態鏈亦涵蓋零售、餐飲等行業,涉及不同政府部門,期望政府加強各部門之協作,更有效串連整個生態鏈。

另外,香港作為中外文化匯聚的國際化大都市,應進一步善用自身優勢及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定位。香港現時缺乏較嶄新、具代表性及協助力的旅遊產品,故應積極推動「文化+旅遊」方向,設計出更多具本地特色的旅遊產品或服務,提升對旅客的吸引力,實現「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不少香港的抗戰遺址承載著珍貴的歷史記憶,如沙頭角曾是東江縱隊港九大隊的活動據點。建議整合抗戰遺址以豐富香港「多元旅遊」定位,填補歷史教育空白,並進行分級保護與活化,包括申請將烏蛟騰村秘密基地等核心遺址列為法定古跡或歷史建築。另可推出主題旅遊線路,如「抗戰烽火之旅」,串聯沙頭角、紅花嶺、烏蛟騰村及大嶼山等遺址,就此設計半日或一日的旅遊行程,促進文旅融合開發。同時,建議增設可讓旅客探索本地流行文化且提供互動體驗的文化空間。博物館以往亦有舉辦與流行文化有關的展覽,惟只提供影片等單向式的內容,缺乏活化互動,故建議讓這些內容「動起來」,配上流行音樂重建電影的經典場景,與觀眾產生更多互動,讓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在旅遊體驗方面,內地旅客的旅遊模式已經改變,其要求亦有所提高,現時更著重體驗與內容,故香港不能繼續像以往一樣提供舊有的產品或體驗,而是應思考如何重新展示香港的獨特定位體驗。如去年暑假舉辦的「100%多啦A夢&FRIENDS」巡迴特展(香港)能取得成功,正正是把握了維港的獨特性,同時結合全球最大的多啦A夢展作為賣點,故當局應思考如何透過包裝及宣傳,為遊客打造獨特的旅遊體驗,從而令遊客感受其價值及值得來港的原因。同時,亦需要進一步優化旅客來港旅遊的體驗,並提供更多便利。隨著個人自由行日漸普及,建議在車站、商場等地點增設電子儲物櫃,便利旅客存放行李或商品,並建議邀請速遞公司合作,在儲物櫃旁邊增設櫃位,便利旅客在購物後可以即時寄送商品回家。

香港是擁有背靠祖國優勢的國際旅遊城市,同時擁有有世界級的旅遊景點、美食和交通系統等優勢,只要繼續強化自身優勢並完善硬件配套,以及開拓更多具本地特色的旅遊項目,從而給予旅客多元且獨得的旅遊體驗,定能有效提升香港的旅遊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