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創新釋放潛能 抓緊創科機遇推進高質量發展
2025年4月 撰文:鄺正煒 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會長
在香港經濟穩定前行之際,財政司司長於2月發表的《財政預算案》,就不同範疇推出全面的政策及措施,既有助穩步回復收支平衡,亦不忘繼續推出惠民措施,惟外圍環境仍然充滿挑戰,需要創新以維持增長勢頭,抓緊創新科技迅速發展帶來的機遇。新一份《財政預算案》重點促進創科發展具前瞻性,同時全面審視香港的問題及現況,顧及經濟、社會、民生發展所需,期望政府繼續以量入為出為原則,開源節流,並盡一切努力妥善管控開支增長。
科技變革與人工智能現正重塑全球格局,催生更多新產業、新產品及服務。喜見特區政府以科技創新作為發展經濟的核心,大篇幅提出一系列AI人工智能及科技政策,包括預留10億元成立香港人工智能研發院、1億元的「製造及生產線『升』級支援先導計劃」及1.8億元的「創科加速器先導計劃」,擁抱創新、抓緊科技變革與人工智能的發展機遇,有助加速新產業培育與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同時推進香港高質量發展。
此外,香港要把握好自身的獨特優勢,既需要鞏固提升優勢產業,亦需要積極培育與發展新產業,為經濟發展注入更大動能。筆者支持政府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貿易中心及國際航運中心等優勢產業,特別是在金融方面的制度及產品創新,可望推動香港國際金融市場的高質量發展,創造更多新增長點。
旅遊業是香港的經濟支柱之一,喜見政府為落實「無處不旅遊」的理念,加強推廣一系列特色旅遊項目,包括善用海濱資源,並且推出生態旅遊、熊貓旅遊、賽馬旅遊等,豐富旅客於香港的旅遊體驗。同時,也樂見政府繼續支持更多會議、展覽及獎勵旅遊活動在港舉行,並推廣香港作為盛事之都,相信可有效帶動本港經濟發展及創造就業機會。筆者亦欣見政府致力推動文創產業化發展,策略性地引入更多結合創科的文創企業,加速本地創意產業鏈蓬勃發展之外,同時切合以科技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目標。相信文化創意產業可與旅遊業發揮相互帶動的作用,為香港經濟帶來直接和間接的收益。
在公共財政方面,歡迎政府清楚列明收支大致分為經營帳目和非經營帳目兩大帳目,並讓市民了解收入與開支之間可能會受經濟周期影響而出現缺口,因此可以運用經營帳目的盈餘或財政儲備作支持,甚至靈活善用市場資源,相信能安撫市民對財赤的擔憂。同時,政府面對千億財赤,需要考慮自身財務狀況開源節流,亦需顧及民生所需,因此「派糖」力度下降是無可避免。筆者支持政府推出支援措施,包括寬減住宅物業/非住宅物業差餉、薪俸稅和個人入息課稅,以及利得稅,相信普羅大眾能夠受惠之餘,亦會明白政府的用心,一起共度時艱。
政府在財赤下平衡收支是首要任務,樂見政府推出節流措施,將「二元優惠計劃」改為推行「兩蚊兩折」優惠,減低對受惠人士的影響,並提升計劃的可持續性。新措施既顧及60歲或以上市民的日常出行需要,亦保留鼓勵出行的政策原意,實屬明智做法。再者,政府審視資源分配,宣佈公務員編制在本屆政府任期內將削減約1萬個職位,以及所有行政、立法、司法機關及區議會全體人員一致凍薪,相信可削減開支及避免影響公務員士氣,繼續為市民提供優質公共服務。欣見政府靈活整合並善用政府財政資源,把未需動用的約620億元種子基金靈活回撥至政府帳目,釋放公共財政資源,以應付政府帳目的不時之需。
地緣政治和持續的高息環境等複雜的外圍不明朗因素,將繼續為市場增添波動和挑戰,加上公共開支繁多,政府更需審慎理財、量入為出。期望香港繼續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做好「超級聯繫人」的角色,並擁抱創新、抓緊科技變革與人工智能的發展機遇,加速推動香港高質量發展。
在香港經濟穩定前行之際,財政司司長於2月發表的《財政預算案》,就不同範疇推出全面的政策及措施,既有助穩步回復收支平衡,亦不忘繼續推出惠民措施,惟外圍環境仍然充滿挑戰,需要創新以維持增長勢頭,抓緊創新科技迅速發展帶來的機遇。新一份《財政預算案》重點促進創科發展具前瞻性,同時全面審視香港的問題及現況,顧及經濟、社會、民生發展所需,期望政府繼續以量入為出為原則,開源節流,並盡一切努力妥善管控開支增長。
科技變革與人工智能現正重塑全球格局,催生更多新產業、新產品及服務。喜見特區政府以科技創新作為發展經濟的核心,大篇幅提出一系列AI人工智能及科技政策,包括預留10億元成立香港人工智能研發院、1億元的「製造及生產線『升』級支援先導計劃」及1.8億元的「創科加速器先導計劃」,擁抱創新、抓緊科技變革與人工智能的發展機遇,有助加速新產業培育與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同時推進香港高質量發展。
此外,香港要把握好自身的獨特優勢,既需要鞏固提升優勢產業,亦需要積極培育與發展新產業,為經濟發展注入更大動能。筆者支持政府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貿易中心及國際航運中心等優勢產業,特別是在金融方面的制度及產品創新,可望推動香港國際金融市場的高質量發展,創造更多新增長點。
旅遊業是香港的經濟支柱之一,喜見政府為落實「無處不旅遊」的理念,加強推廣一系列特色旅遊項目,包括善用海濱資源,並且推出生態旅遊、熊貓旅遊、賽馬旅遊等,豐富旅客於香港的旅遊體驗。同時,也樂見政府繼續支持更多會議、展覽及獎勵旅遊活動在港舉行,並推廣香港作為盛事之都,相信可有效帶動本港經濟發展及創造就業機會。筆者亦欣見政府致力推動文創產業化發展,策略性地引入更多結合創科的文創企業,加速本地創意產業鏈蓬勃發展之外,同時切合以科技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目標。相信文化創意產業可與旅遊業發揮相互帶動的作用,為香港經濟帶來直接和間接的收益。
在公共財政方面,歡迎政府清楚列明收支大致分為經營帳目和非經營帳目兩大帳目,並讓市民了解收入與開支之間可能會受經濟周期影響而出現缺口,因此可以運用經營帳目的盈餘或財政儲備作支持,甚至靈活善用市場資源,相信能安撫市民對財赤的擔憂。同時,政府面對千億財赤,需要考慮自身財務狀況開源節流,亦需顧及民生所需,因此「派糖」力度下降是無可避免。筆者支持政府推出支援措施,包括寬減住宅物業/非住宅物業差餉、薪俸稅和個人入息課稅,以及利得稅,相信普羅大眾能夠受惠之餘,亦會明白政府的用心,一起共度時艱。
政府在財赤下平衡收支是首要任務,樂見政府推出節流措施,將「二元優惠計劃」改為推行「兩蚊兩折」優惠,減低對受惠人士的影響,並提升計劃的可持續性。新措施既顧及60歲或以上市民的日常出行需要,亦保留鼓勵出行的政策原意,實屬明智做法。再者,政府審視資源分配,宣佈公務員編制在本屆政府任期內將削減約1萬個職位,以及所有行政、立法、司法機關及區議會全體人員一致凍薪,相信可削減開支及避免影響公務員士氣,繼續為市民提供優質公共服務。欣見政府靈活整合並善用政府財政資源,把未需動用的約620億元種子基金靈活回撥至政府帳目,釋放公共財政資源,以應付政府帳目的不時之需。
地緣政治和持續的高息環境等複雜的外圍不明朗因素,將繼續為市場增添波動和挑戰,加上公共開支繁多,政府更需審慎理財、量入為出。期望香港繼續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做好「超級聯繫人」的角色,並擁抱創新、抓緊科技變革與人工智能的發展機遇,加速推動香港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