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工資檢討機制應「一年一檢」 同時制定簡易方程式 潘燊昌會長

2023年6月 撰文:潘燊昌 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會長

法定最低工資自2011年實施以來,為香港基層僱員提供了法定工資保障。早前立法會已通過有關修訂法定最低工資水平的附屬法例,法定最低工資由今年5月1日起,調升至每小時40元。不過,本港最低工資的「安全網」作用持續遞減,最低工資增幅低於整體平均工資及通脹增幅,難以令基層勞工獲得足夠保障。

加上,鑑於現時法例僅列明,至少每兩年檢討一次法定最低工資水平,2021年凍結最低工資水平後,變相4年沒有調升。筆者認為最低工資檢討機制應由「兩年一檢」改為「一年一檢」,不過同時應配合制定相關方程式,減省行政程序,縮短現時的檢討方式,期望在勞工及僱主權益之間取得平衡。

調整檢討法定最低工資水平的檢討周期至一年一次

現行《最低工資條例》訂明至少每兩年檢討一次法定最低工資水平,並向最低工資委員會向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提交建議報告。建議獲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接納後,由立法會審議是否通過。雖然法例寫明最低工資政策不少於兩年檢討一次,但政府慣常兩年檢討一次。加上,上一次檢討決定凍結最低工資,令基層員工變相相隔4年始能加薪,令最低工資保障效應減少,追不上經濟發展水平,亦未能發揮鼓勵就業的作用。因此,筆者建議檢討法定最低工資水平檢討周期至一年一次,確保水平貼近經濟及社會發展。

縮短現有檢討時間

現時最低工資委員會檢討法定最低工資水平的方式需時甚長,自3月統計處公布收入及工時統計報告,政府多在5至6月進行諮詢工作。8月經最低工資委員會討論過後,將報告呈交行政長官及行政會議。約第二年1月行政長官及行政會議作出決定,5月1日執行新的最低工資政策。其中,最低工資委員會分析數據及資料、進行諮詢活動的時間,相信可壓縮至約9個月。如此一來,「一年一檢」將更易推行。

除此以外,政府表示現時的最低工資水平經參考「一系統指標」而定,例如整體經濟狀況、勞工市場情況、競爭力、社會共融的數據等。因此,分析數據、研究及討論資料相當費時。筆者對制定方程式持開放態度,簡易的方程式可免卻收集分析數據等繁複程序和爭議,相信可更好地配合一年一檢的政策。但希望政府審慎考慮採用簡單方程式的指標,例如參考綜援做法,加入基本生活開支作為指標。

最低工資委員會建議的工資水平參照生效前一年的數據,生效兩年才調整,意味新訂立的水平出現滯後,難以追上通脹,亦落後不少發展國家及地區,如日本、南韓、澳洲、新西蘭、英國、法國等,均是每年檢討最低工資水平一次。筆者建議政府參考其他國家及地區的做法,將基層僱員的工資與通脹差距縮窄。至於方程式元素,建議政府在參考其他國家及地區的做法時,應注意他們的社會保障制度有所不同,納入參考的數據亦不宜完全相同。

建議統計處加以配合

另外,為了有效達至「一年一檢」,筆者亦建議統計處積極配合,每年按照最低工資數據進行調查及收集數據,並縮短收集數據的時間,盡快提供予最低工資委員會參考,讓他們及早準備諮詢程序。

實施最低工資令部分被視為從事低技術工種的市民薪金得以提升。然而,檢討時間間隔過長,令基層僱員的工資無法追上通脹。筆者建議政府每年一檢,確保數據與時並進。同時,政府應制定簡易方程式,在檢討最低工資水平之時,有了客觀的數據可有效避免長時間爭拗,加快討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