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 無能為力? 陳智敏會員

2020年4月23日
撰文: 陳智敏工程師 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會員 信豐工程有限公司董事


經過300億抗疫基金及財政預算案,雖然工程界得到一定的幫助,但仍有不少行業陷於水深火熱之中。司長表示「不掌握部分受助行業的數據」,讓靜待救助的香港人有點失望。

香港政府一直奉行積極不干預政策,醫護、律師、證券、地產、工程、教師、社工等行業在公司或個人都有相當的發牌、規管或註冊制度;政府固然掌握這些數據,但除此之外,就未有對策。這種狀況所帶來的問題,除近來發放資助的困難外,早在數年前的美容、健身業已浮現。

政府對行業的掌握不透徹,從深度層面來說:例如教育業,教育局只規管學校教師、學校及持牌教育機構;但業內還有其他私營教育機構,如畫室、舞蹈學校、音樂中心以至近年新興的STEM教室等,他們都在繳付高昂租金,與教育局會面尋求協助時,卻被問為何不找商經局協助。

除此之外就是多元化的層面:去年中有「帶著頭盔的音樂指揮」向警察出示地盤工作證明。在現今的世代,除了一班以工作維持自己興趣的人外,更有追求多重職業和身份的Slash世代。他們追求自主性,大多在不同行業有不固定的工作,在任何界別可能都不獲認可註冊。在官方層面,就算是人口普查,也沒法找出他們的基本數字。

香港政府一直本著「小政府」原則,對市場運作既不規管亦不知情,政策跟不上社會潮流發展。當市場運作失衡時,無法收窄貧富差距,到近來的艱苦情況更讓政府資助無法到位。

無疑企業在過去一段時間還在摸索、適應Slash世代的工作態度與模式。不要認為經過今次疫情,他們也許會「落地」找一份收入穩定的工作,成家立室;Slash世代大概會深覺人生苦短,反而更想把握時間機會去做自己想做的事。面對著深層次矛盾,企業、政府、以至整個社會都先要認清並接受這個群組的存在,從深度和闊度的層面消化情況並加以適應。

(文章為筆者個人意見)